目前视频监控技术正在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是数字化,而智能化是“三化”的最高境界。系统由目视解释转变为自动解释是视频监控技术的飞跃,是安防技术发展的必然,而当前的形势将极大的促进这一发展过程,特别是智能化的趋势更引人注目。
安防行业频道于3月16日上午举办现场对话焦点---《安防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及其应用》,特邀公安部一所研究员李仲男先生、北京华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董事胡东平先生,围绕安防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市场应用等行业人士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现场深入探讨。
市场应用广阔 处处抓安防 处处在装监控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三位嘉宾参加现场访谈活动。这次主要是进行安防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及其应用的现场探讨。先请两位嘉宾做一个自我介绍。
李仲男:我是公安部一所的科研人员。从事安防专业已经很多年了,本专业是做图像视频技术的,做了30年了。图像技术是安防技术的核心,这么多年来跟安防行业有密切的联系。现在我已经从一线退下来了,在我们的单位做一些技术行政工作,由于这个机会,可能参加了很多关于安防行业的发展、安防技术的体系、技术的发展趋势的讨论或者评选工作。应该说已经不在安防第一线了,但是还是熟悉安防的动向。
主持人:安防的十大品牌评选活动李老师都参加过。
李仲男:由于从事安防的技术,从感情或者能力上非常关注这个事情。
胡东平:我是北京市华宽网联科技公司的技术总监。我们有幸接触到视频这块,主要是基于三年前,我在美国金字塔视频技术公司工作,它实际是上一个60年的实验室,他们搞视频方面的产品,我作为他们的注册代理从事技术应用,涉足到视频处理这方面。视频处理这方面是比较前卫、前沿的技术,这个技术现在的应用非常广泛,也慢慢趋于成熟。在安防这块也有很多非常有前瞻性的应用,我们在这方面,从公司的运作角度,也是希望能够涉足这方面,在这方面有所贡献。
高旭涛:我是胡总的助理,跟着胡总,做安防方面和其它方面的技术上的事,一边学习,一边给胡总做参谋。
主持人:目前视频监控技术正在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系统由目视解释转变为自动解释是视频监控技术的飞跃,是安防技术发展的必然。而当前的形势极大的促进这一发展过程,特别是智能化的趋势更引人注目。请两位谈一谈智能化视频监控技术发展的现状。
李仲男:应该说安防这个技术,从应用的层面来讲,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平了,在我们国家的普及程度,应用程度,这可能在世界上是最好的,有一句话叫“到处在抓安防,到处在装监控”,我们总是说外国人装了多少,我们学人家,实际上人家没咱们装的多,咱们实际上是拿着人家做一个口号。整个从系统结构来讲,现在还是很经典的状态,大部分系统和这个系统刚刚诞生的时候是一样的,比如电视监控,还是把信号传到中心来看它,很经典。但是技术又提供了使这种模式发生转变的条件和机会,以前有文章写过,可能会从经典转向现代。
从经典转向现代有一个标志,系统对图像信息从目视解释开始转为自动解释,这是一个趋势,是一个方向。但是目前来讲,技术解释有了一些初露端倪的应用。大的市场需求给安防行业提供了机会、机遇,我们不是讲机遇和挑战并存吗?但是这样的机遇会给我们提出新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如果面对这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话,会使视频监控得到更大的发展,或者有更好的前景。
胡东平:据我们所了解的情况,在国内安防这个角度上,目前摄像头越来越多,而且趋势越来越强,在商业运作上,由于安装的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厉害,从安防的集成公司也好,生产厂家也好,实际上是价格竞争,也存在着怎么能够进一步往下走盈利的问题。从应用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感觉,目前来讲简单地说,眼睛是到处都有,但是智能化,就是大脑有多少,占多大成分,我认为还是处于比较初始的阶段,在这方面应该是进一步去探讨。只有在这方面我们能打开一些思路,恐怕不管是从盈利角度也好,还是从应用角度也好,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台阶可以上去。这是我的简单的估计。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价格因素,价格因素现在是不是在智能监控市场占主导的因素?
胡东平:我觉得要看从哪个角度说。用户是需要引导的,什么样的监控系统更好的应用,直接和价格挂钩的。如果就目前来说,简单地打个比方,现在是几百个,比如总控室里一百个、五百个摄像头,在监控人面前可能有五百个屏幕,这个东西再好,也不过比闭路电视好不到哪儿去,怎样从现有的眼睛之中把更多的你所能提取的信息提取出来,能够把它应用,能够实时的反映上,具有更多的人为的行为的分析上,能够更加自动化,这就是一个挑战,价格还有很多空间可以走,因为这里有一个引导的问题,很多东西让用户提,他只知道有些情况下我不知道,我有监控系统不知道怎么用,出现了问题不知道怎么办,但他并没有说我应该要什么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或者去分析。
提倡企业自主创新 注重应用是最终目的
主持人:今天主要邀请的两位嘉宾都是技术型的,请教一下两位,针对于现在安防市场的技术,现在在国内外是什么情况?我国的技术发展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李老师也提到了一部分,请两位再深入地谈一谈。
李仲男:国内安防技术和国际水平的比较,差距很难说,你怎么去认识,从产品的角度,从应用的角度,我们和国外是处于同样的水平。但是在这个行业的发展,在这些行业涉及到核心技术方面,我们国家有很多是处于一种无源的状态,无芯的状态,停留在一个产业链的末端。应该说防行业这几年在国际上也面临着一个大的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技术上的提升,在市场运作或者是经营模式的一种转变。大家可能关心到现在国际上的一些大的安防公司都在进行重组,小的公司少了,都归于大公司的门下,像GE、会罗尔这些公司,原来都不涉及这个行业,现在都成为这个行业的凌云人了,这些企业实际上在大的企业集团里是没有地位的,像博世现在是安防的大家了,其实它原来也不是做这些的。
德国一些做视频的公司,如史丹,被“威丁”公司收购了以后,也成功了,说明安防现在确实已经成为一个热点了。这件事情在我们国家更加突出了,因为现在总的来讲,安全需求由于国际的关系,趋于一种紧张矛盾加剧的状态。前一段时间是缓和的局势。现在我们国家考虑到现在一种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由于发展速度过快,转型和转轨非常急,造成了系统的矛盾问题,有很多潜在的因素,这也是我们现在提出创新型社会的发展模式,强调和谐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在国际安防和反恐形势,我们国内的安防需求也是一种更高的增长。2008年奥运这个很大的事件,安全是首要的。很多因素加在一起,确实使安防事业产生了很大的市场需求,需求总量也增加了。这个需求总量的增加,我们如果把握这个机会,在满足这种需求的同时,利用这个所带来的利益和回报,把我们的系统,把我们的技术,特别是一些核心的东西提升一下,或者说我们提倡一下建创新型的行业,像我们建创新型国家一样,促使我们的一些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成为一个研发性的企业。在这个需求的刺激下,安防行业不但会在市场上,在应用上也会得到一个很广的市场,在技术上也会上一个梯次,提高一个台阶。
我们讲的提高,我们讲的层次是和国家上最新的东西处在同一个水平的,不存在差距,但是差距差在我们缺少自主研发和创新,缺少我们自己的人员,缺少自己的新东西。这个东西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但是我们至少通过这个机会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改变我们以前简单的应用工程层次的行业发展模式。按照我们国家现在讲建立创新型社会和创新型行业,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有人讲安防行业是很大的一个行业,从社会的涉及面,方方面面,社会造成的影响,有事必谈安全,必谈安防,但有人说它也不是一个完善的行业,健全的行业。从一个健全的行业来讲,侧重于原动力,它缺少一个原动力的东西。真正发展原动力的创新的东西少。这个行业虽然涉及面很广,好象影响很大,但是实际上仔细去看它的总量并不是特别大。而现在这个行业里的一些主体,企业真正有实力的,真正在市场竞争中靠技术导向,靠创新发展的企业相对少,还是一些工程为主体的东西。如果行业真正发展了,行业变健全了,行业上一个层次的话,应该在这个方面有所加强,通过这个过程把创新的能力,把研发表现的脱颖而出,实现双贏的主体,行业就更加完善了。
胡东平:我对整个的国家关于安防工业的情况,有很多的了解,但是我觉得目前来说,从新闻上看到国外在这方面一些前沿性的发展,在应用方面如果不打开思路的话,恐怕很多东西都是空的。2008奥运也好,或者说你紧急情况的处理,高危社会的来临,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匮乏,而且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失去平衡的状态,这么一个国家的国情,在负面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在安防也好,或者是我们定位为情况处理也好,甚至更高一层,对于当好行政长官的工具或者是参谋,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能简单地说我们装了一个摄像头,不仅仅在这个层面上,在这个角度上,在大的需求上,如果存在这种应用需求的话,我觉得有些东西我们把国外很好的技术,很好的概念拿过来在市场上应用,启发我们的思路,在大的构架上使我们的研发也好,自主产业也好,向这个方向发展,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一环。我们可以把很好的技术用在发展中国家,最后达到的效果要比技术比较好的国家还要快。手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国用不了这么好的技术,它有了这么好的技术,恰恰我们用上了。
在应用过程中也是我们的一种自主,所以我们要把目的放在第一位。这不能说唱高调,是一个补充。首先我是一个外行,因为我接触了视频这块,我有发言权,我总结出来,人家在这方面的应用是不是打开形势了,在视频处理这方面我们是大有可为的。比如说我们这里面谈到具体的自动报警的问题,视频的自动报警,怎么解决误报警,行为方式有哪些?我们要设定,包括我们提出的一些传输的情况,也有很多的问题,另外我们在宏观上对于一个市,一个区,甚至一个机构整个的监控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实时进行反应,在实时反应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在软件上,在系统搭配上怎么整合,这些都是具体的东西。有些具体的东西如果能够迈出一步,在概念上就能上一个台阶,否则还都是在一种评价状态。我是这个观点。
视频监控应用普及广泛 图像传输很关键
主持人:现在国内视频监控应用领域普及面很广,请两位谈谈相关情况
李仲男:胡总刚才说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应用。我理解要真正把应用的需求搞清楚,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只有明白了真正的需求,才能用现在的技术提出一种解决方案,或者我认识到现在技术的局限性,跟需求的差距,才能提出技术以后如何发展,去研发它,去开发一些新的东西。比如现在有一些概念很简单,似乎需求是很明确的,比如现在装电视监控,到处装摄像机,决策者说装摄像机干什么,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看。伦敦**案出了以后,几天之内锁定了四个人,所以要装摄像头。但是仔细一想,真正所有的地方装电视监控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吗?如果就是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这个系统是不好的,奥运系统,建立一个大的视频系统,难道是为了出现一点事情,锁定几个人吗?不是这样的,我是希望在这个活动中不能出任何事情,不可能设想一个小区的安防系统、商场的安防系统,目的就是为了出了什么事情以后能够找出嫌疑犯。一定要理解建立这个系统的需求是什么,才能去看现在的技术哪些是能够满足的,怎么通过系统模式的设计构建一个系统。
主持人:2005年7月伦敦**案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其侦破过程对于视频监控系统,特别是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李仲男:现在的技术有哪些局限性,实现不了这个东西,向企业,向我们的厂家提出新的课题,通过技术的创新,通过新产品的开发来构筑新的系统,来满足这个需求,就是这个概念。我从网上的资料看到,胡总他们公司引进美国的图像逻辑分析系统,就是这样的概念,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东西?现在电视监控的基本模式,我们不讲它的目的,一种运作的模式就是把所有的图像都摆到中心室这么看,这是电视的经典,电视就是千里眼,把远处看不到的东西拉到你面前来看,但是这样的系统作为安全应用来讲,会有很多不足,这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解释发展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在很早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已经有7、8年了,关于应用电视发展,电视监控技术一直围绕摄像,围绕传输这两个环节在前进,如何去获得很好的图像,如何把图像传的更远,一直围绕着这两个方向发展,围绕这两个核心。这两个方面确实在近年来都有非常革命性的变化,随着摄像机的出现,随着摄像器械的出现,光纤传输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电视应用能力、图像质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现在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了。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技术还要再发展,但是我们讲下一步的发展,将围绕着另一个核心,不再以摄像和传输为核心,而是以后台的处理,就是图像信号的处理为核心,这是一个。传统的东西,不管系统做的多么复杂,看它对图像在各个环节中是不动的,不做如何处理,摄像机的图像不管怎么传,怎么贴,最后都要保住原封不动的显示在监视器上。我们提出了以后的发展可能要围绕着后台的处理,像内容的分析,逻辑的分析,视频的探测,这是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我们讲图像信息量很大,这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一览全局,百闻不如一见,但这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具体的信息量,可用性、价值在哪儿?如果我们还停留在用目视解释这种方式,实际上把大量的解释打了一个折扣。十几个摄像机系统,几百个摄像机系统,用这种方式可以。现在大的几千个,几万的,甚至有人提出几十万个,我们还能这样获取信息吗?这个要求我们机器解释在这里起到主要的作用。我们强调目视解释可能永远是图像最后解读的最有效的办法,这是对的,通过机器解释到最后还得要通过人最后确认,但是从整个系统运行来讲,在新的系统模式下,要求我能从大量的信息中,通过机器解释来提取有用的东西,作为我的决策。如果简单利用是不行的,这又是一方面。
再一个是智能的概念,智能也不是简单的概念,装了这个东西就是智能,以前讲智能建筑。智能建筑在很多场合作为一种概念,好像一个楼里有了这个功能,有了那个功能,有了空调,有了背景音乐,有了监控,就是智能建筑,不是的,智能有它本身的内涵。智能怎么来实现?显然需要我们对图像信息有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而在对这些理解里我们能提出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安防行业,智能很重要的概念,一个好的安全系统,如果没有预警作用,这个系统就有缺陷了。怎么样使得这个系统有预警作用?就是这个系统智能水平的表示。当我们的系统能够预测一些事件或者事态发展的趋势的时候,而且对它出现临界的状态能做判断的时候,这个系统就有智能了。
监控发展传统与现代及与其他识别技术比较
主持人:防范跟综合治理在安防领域非常重要,刚才李老师也提到华宽网联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视频图像甄别技术"和"视频图像三维模型整合技术" 等,并开发出智能化视频监控报警系统,这是十分适合市场所需的一款产品。请您向网友介绍一下。
胡东平:李老师刚才提出了很重要的概念,我们现在区别于传统和更现代的概念,是一个概括,当马后炮还是马前炮。马后炮就是事情发生了以后,当然马后炮是必要的,不能丢,而且要加强,有些也算智能的,不是不算智能的。但是安防系统的提高如果能够在“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能够防止它发生,从效益上讲,还是从政绩上也好,总是要比马后炮对人民利益的保护、社会的稳定要更加有建树,在这个角度对安防提出挑战。我们为什么比较推崇我们所代表和代理的金字塔视频技术和视频产品呢?因为在这方面给我们非常好的借鉴。举几个例子,从微观上来说,他们现在推出的产品叫视频报警,比如说重要的一些场合,一些地方,可疑点,不要人去盯着他看,而是在目标的大小方面,运动方向方面,运动速度,是滞留还是运动,比如有一个箱子在这个地方,待的时间长了,没人去拿,马上去报警,报警的方式有很多,有目力的,有光学的,甚至可以发Email,可以派保安去看一看。如果靠人去的话,人打盹怎么办,忽视了怎么办,**物**了以后,最后再调查,和你事先去看一下,也可能一百次里有一次抓住了,可是往往就是这一次,所产生的效益要比事后要大的多,这是微观方面。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可以应用,可以集成,后续我们也可以发展它,是什么样的软件思维和思想,这是一个。
在宏观方面,智能化体现,比如说我们所看到的报警和它的位置,要在零点几秒钟马上显现出来,现在就有这个问题,如果在某一个地方打电话或者报警,摄像头所显示的内容和相应摄像头本身的位置能不能很快的反映在行政长官或者紧急情况负责人手里,值班的人手里,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有很多手段,可以做地理,有三维系统,可以做三维系统,可以把计时建立起来,这个模型可以是大,可以是小的,可以是一个特殊的警戒目标,比如重要的基地,重要的场所、广场,大的可以扩展到一个市,一个开发区,有一个项目提出来开发区做了计时,做了三维,人家提出这个问题,要把我所有的摄像头标注在地图上,而且要有一个共享,我们在这个目标上做出来,将来在控制事态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能百分之百。一个很好的系统建立以后,可能一辈子,可能是十年不出问题,不能说钱白花了,可是如果不安它,十年中可能第九年的最后一个月出了问题,比你这十年中花钱去装,衡量一下哪个比重大,这是保险的问题,保险概念的问题,这个问题谁最清楚,谁负责任谁最清楚,谁最后负责任呢?
一个市的市长,一个行政长官,这种宏观的安全已经不是在某一个警戒领域或者某一个区,是对行政长官,对于某一个机构的代表提出的责任,出了问题怎么办。这种情况出多了,煤矿的问题,污染的问题,交通问题,王市长都头疼了,设计问题,以前不解决,比如管道的问题,宏观的控制很重要,我们就可以去借鉴,去学习,一部分用它的,全部用它都可以。比如一个场景,这个场景有500个摄像头,发生了问题以后,我知道人物之间或者某一个事件的物理关系吗?不清楚,怎么能够判断出来,一个人从一楼跑到二楼,可是摄像头去跟踪的话,可能很难捕捉,可能捉不到他,我们用图像处理的方法整合起来,变成一个大的,这是人家的技术,为什么要有这个技术?因为是在东部的美国海军基地用起来了,美国海军、陆军和美国国防部在60多年的名牌实验室投资,用于军事目标做出来的,他现在想挣钱变到民用上用,我们为什么不能借鉴呢?把几百个摄像头放在一个大画面,可以摇移,可以动,甚至里面还有工具,可以检查传感器设的是否合理,还有其它功能。在一览无余的版图情况下24小时掌控它,这也是非常非常有效的手段,比如他们去年把这个东西用到弗罗里达的机场。为什么用到那个机场呢?因为每年的2月份,美国足球比赛,橄榄球总决赛在那个地方,到了那个时候,凡是有点钱的,愿意追星的都要去看,机场忙的不得了,一会儿人走,一会儿人来,这一波人走了以后,有没有东西放在那个地方没有拿走,他要看,发现一个可疑的目标在里面穿来穿去,没有证据抓不了他,怎么跟踪他。做出来了这个系统,现在用起来了,非常好。简单举这个例子,这些东西做起来,可以大大提高目前的反恐也好,安全控制也好的效果,甚至微观上,比如一个监狱里,现在的报警都是传感器,比较便宜的,光纤的报警或者红外线,受到很多限制,我们要是纯粹用视频的方法,全天24小时的。
主持人:刚才胡总提到了视频识别的客流分析系统,以及与其他识别系统的配合应用。
李仲男:胡总公司产品本质的东西,这里涉及到客流分析的问题,实际上是目标的统一。作为图像来讲,作为个体目标,主要用于识别,判断运动形态,判断识别的个体。对于多目标,基本用统计。客流的分析或者统计是有预测性的,比如什么叫智能,现在的交通控制是实时系统,用传感器,看马路上的路口停的车多少,发现这面路口停的多,那边停的少,马上想办法,这边停的车多的绿灯长一点,短一点,是这个概念的实时系统,但是实时系统不解决问题,第一,做不到实时,肯定有延迟,当他发现这面路车多的时候,给他这个信号有一个延迟,事后的改进不能解决这个东西。另外,很难做到全局的调度。如果用图像,客流分析,变成车流的分析,这有预测性的。如果通过这些摄像信息,可以分析到现在城市的哪个区域的车流是增加的,都往这里流,这样就会预测几分钟之后,或者多长时间这个区域的交通密度达到什么程度,就知道这个城市哪个地方的交通密度高,哪个低,综合控制红绿灯,通过我的诱导使得往人少那儿去,这才有制度。
再一个是图像的跟踪,现在也有图像的跟踪,是由人来控制,所有的运动目标是非线性的,速度是变的,方向是变的,即使速度、方向不变,跟摄像机的距离不同,实际的效果不是线性的,用人来控制是很困难的事情,即使现在有变速的控制,无极变速的控制,快速控制,也是不行的。简单的单速的,发现跟不上。现在如果用自动的跟踪,现在现在有很好的产品,飞机从天上降下来到停的过程,一个摄像机跟的很好,如果用人去控制跟不上。这是单图像,用一个摄像机。多图像的,一个人出现在多个摄像机的图像里,怎么把他关联起来,形成他的运动轨迹,首先要对这个人进行简单的识别,这个识别不用人脸识别那样的精度,那样的一一对应,因为在这个环节里,简单的识别,通过穿衣服的样子、颜色,戴不戴眼镜,服饰、头型,可以在这个楼里经过所有摄像机位置的图像关联起来,形成他的轨迹。这都是一些很好的东西。胡总说的产品非常有应用前途,而且当这种系统应用以后,将会改变现在电视监控应用的目的,应用的模式,实际上这就是我深刻的理解了我装电视监控的需求是什么,才能提出来。如果没有这些需求是什么,就是想装电视监控,想哪儿都看得到,想出了事能找出来,就是原来的方式,到处的装。实际上那样的系统是不能针对需求,因为我们不希望什么事情都发生了,智能很快就把人找到,找到也是必要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希望事情没发生的时候,或者能够控制的时候。
胡东平:或者正在发生,我可以介入,是模拟状态。
李仲男:面像识别的东西,作为我们这个系统来讲特别关注它。户外系统对面像的关注和安防对面像的关注,是在两个不同的情况下,主要是说面像识别或者一般讲的更广泛的生物特征识别,有两种,一种叫验证,就是安防大多数的应用。安防大多数的应用都像是出入控制系统里的特征一样的去用,实际上像一把钥匙一样,进一个门插钥匙拧开了,现在不用插钥匙,站在那儿识别认证了就打开了,就像指纹锁的概念一样。这种应用在安防里是主要的目的。我们应用它的目的,确实是这个人当前行为的合法性,可以进我的门,或者他是我准许来的人。这种应用由于可以设定的条件相对比较固定,采集图像信息的条件相对固定,比如我要求你预计到我这个门口站一下,虹膜必须照一下,或者通过一个通道必须走相对限定的通道,目前来讲技术还是比较成熟的,国内也有些产品也都有些应用。
还有一种应用,作为安全来讲叫做识别,通过各种渠道找到面像的信息,或者一些别的生物特征的信息,要在一个海量的数据库中去查找他是谁,作为警察来讲就是办案,就像指纹一样,在现场桌子上找到一个指纹,把他的指纹拿去,在整个城市人口的指纹里找他是谁。这方面的应用现在还不是特别成熟,第一,没有建立这样大的城市人口面像数据库,第二,得到的图像信息往往都不是很规范,不像我进这个门,要求你必须站在这个地方,你站的不正,进不去,自己就会调整位置。那个采集的信息很多是通过一些不正常手段采集来的,现在应用程度还是受限。面像识别,其它生物识别也好,从一些技术,比如现在的识别技术,适合的算法,特征的算法,都是基于模型的算法,都可以说很成熟,但它的难点就在于要在一个稍加限制的环境下工作,稍加限制是一个什么界限,这个很重要,因为一个面像系统,采集的大部分图像,背影,脑袋顶的、侧面的,一定要采取一些方式让他去限定,争取采到有用的东西,这种东西在安防的应用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是实现不了的,比如有人提出这个东西,伦敦装那么多摄像机,最早的目的是为什么,是为了防止恐怖分子,北爱尔兰共和军,这些人如果在伦敦街头出现了以后,我们就得防范。摄像机少的时候确实通过人太,多了以后也有一个初筛系统,筛出一大堆再去判断。但是再大量了以后,初筛就要求细一点,否则一天筛出十几万,等于没筛一样。但是这里就有一个难处,这些摄像机都是公共场所的摄像机,不可能要求那些人都到摄像机的地方抬起头盯着,不可能,采集到的大量图像都是非正常的,使应用受到限制,但是这种方式在有些环境下可以逐步推广,比如可以把一些恐怖分子或者足球流氓进入我们的数据库,在一些可以限定的地方进行图像采集,比如入境的时候经过海关,经过边防的时候,我可以限定你的行动,不用故意限定,要求你必须到台子上看一下证,必须走过这个通道,这个时候就可以到一个好的图像,一看这个人是足球流氓。韩国、日本就用这样的,不让你入境,让你回去,一看是恐怖分子,要不就拒绝,要不就用人盯着你。这种应用作为验证来讲就像一把钥匙,现在已经相对成熟了,但识别来讲,受到应用环境的限制,还需要有些地方加以研究。
美国监控产品技术的相关应用及功能特点
胡东平:关于精确识别金字塔视频技术有一个非常好的技术,在海关上,在特殊的条件限定下,现有的虹膜识别,要求人站在那个地方要一定的时间,对准他,而这个不用,过这个门,正常走过去,零点几秒钟只要过去,用视频的方法,视频采集的是每秒20-30桢,马上在计算机上可以把你的档案调出来,也已经很成熟了,这是非常好的,识别的条件很重要,不能漫无目标的说要在全世界,或者在全中国,或者在北京市找出这个人,这个思维方向是错误的,现在的技术不可能达到。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很有效,还有一个产品是正在开发的,“有生命的区域”,把虹膜技术、指纹技术,甚至第二代身份证的技术,和车牌子,和图像的跟踪处理、整合,全部整合在一块,两个条件、三个条件,不可能有概率再跑出这个圈子,监控你在这个房子中今天一天的路线,进入数据库,后分析,实时分析都可以,技术交叉使用,可以在条件上大大地精确,我们讲这是动态的。在静态方面,金字塔视频技术在三年前、四年前,根据美国联邦缉毒署委托开发的视频影像分析系统,非常实用,也非常好,我们也愿意介绍这个,主要的技术概念请我的助理介绍一下。
高旭涛:我们叫它识别图像甄别处理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应用在事后编辑,实时处理,暂时还没有到这个应用范围里来。主要具有三个功能,视频图像,比如拿着摄像机在车上,车载摄像机或者运动的物体上,在船上,在什么地方拍到的一些视频图像,图像流、视频流不稳定的话,首先做一个稳定的处理,如果加上硬件补充的话,可能会做到实时的处理效果。第二个功能是图像的增强。在拍摄的过程当中有一些光线稍纵即逝的瞬间,有一些视频摄像机本来分辨率的关系,还有拍摄的习惯,会造成一些不清楚的地方,这个功能可能就会有所加强。这个增强技术需要重点说的一点就是跟其它的调亮度、色彩、对比度的调节方式有一个根本区别,它是因为基于视频的,可能拍某一个瞬间,1秒25桢视频的标准,相当于一秒钟有25幅画面,如果照相机一拍的话,定格在那一个瞬间,视频流拍的是动态过程,一些信息就隐含在动态的过程当中,如果用人眼或者人处理的方式,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很可能就忽略掉了,如果拍一个人,鼻子不清楚,在某一个时刻,下一秒钟鼻子不清楚,耳朵清楚,通过分析功能叠加到一块,最后得到一个清楚图像。这是图像增强后台的特殊处理算法。
第三个功能是视频拼接功能。视频拼接是什么概念?比如现在拿一个摄像机,摄像机受镜头的视野范围的限制,一些特殊的镜头的视角宽度也不会超过80、90度,可能最大的,如果拿着摄像机拍一圈,这些景物可以在一个视频流上看到,但是没法把它展现在同一张图片上,用功能智能拼接起来,无缝的链接起来,用于视频的原始资料,出来一幅全景的图片。现在这个功能我们进行了更宽范围的应用,应用在航拍成图上,现在也是比较火的另外的一个领域。主要是这几个功能。这个功能的实时处理能力也是非常强的,我们还有硬件的板子的支持,达到每秒800亿次的运算,这个功能也会给予很好的支持。在安防方面很有应用潜力的就是视频融合,多个不同的传感器,包括视频的,热像仪,其它的传感设备,比如拍的是同一个东西,在天刚要黑,还没有黑的时候看到一辆汽车,刚刚看到它模糊的影子,走到树林的阴影里,或者让一个遮盖物挡住了,你看不到,如果有一个热像仪,因为是发热的,可以看到发动机在工作,位置很清楚,这两个视频图像叠加在一块,既有了位置信息,又有了外观整体的样子,这个应用也是比较新的应用。
由表及理提倡安防行业深层次的研究问题
主持人: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图像处理、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监控技术也有长足的进步。但目前市场上广泛流行的产品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智能化程度不高、实时解决问题能力不强、难以做到防患于未然等问题,您认为目前最为困扰行业发展的是那些问题?
李仲男:我以前写的文章里,最后一节有一个小标题,叫“提倡深层次的研究问题”。现在好像很多事情停留在表面的概念,真正缺少一些深入的研究。胡总介绍的产品确实给我们一种启示,需要有这样的企业去关注真正的需求,去关注一些深层次的技术问题。如果仅仅停留在一些概念上,智能建筑,我们国家现在到处在做智能建筑,有的人讲真正的智能建筑还没有,这是一个问题,不能停留在一些表面的概念上,要是抓住市场机遇,解答几个问题,而且真正很好地把这几个问题在技术上提升,这是一点。再有一点,现在很多事情没有真正实现技术的导向,需求导向很重要,实际上作为一个行业的发展注重技术的导向。需求导向,市场需求是本质,技术导向更能激发潜在的需求。我们这个行业很大,但行业里真正能够在技术上具有创新或者研发性的企业,相对少一点。在行业里议论来议论去,好像自己做实事的不多,多是等着别人有什么成果拿来。这次行业协会或者政府做“十一五”规划,我提的意见也是这样的,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要把它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搞“十一五”,都在政府这个层面上,这个委员会那个委员会这个层面上议论来议论去,为什么不去真正找一些象样的企业,让真正做技术的专家、总监、老总们在一起讨论讨论,因为真正的原发动力在他们那儿,否则一些人议论来议论去,还是一片空的东西,最后没人实施。我们的发展不能简单的停留在外部轰轰烈烈或者外延式的扩展,真正要做内涵式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国家提倡创新型国家有这个概念,就是国家在世界的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地位在哪儿,站在较高的地位还是较低的地位,“中国制造”是什么东西,“中国制造”是中国加工,中国的劳动力?还是中国研发的产品?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安防行业也是这样的,安防行业也要发展,发展的还是这些人靠系统集成,靠工程服务,靠这些人到现场去打眼,去安装设备发展,还是靠形成自己的能力,通过引进人家的技术,消化成为适合产品的东西,通过这个来拉动,使得行业应用更加深入,应用的目的性,应用的需求更加有针对性,提高一个层次。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能讨论讨论,也是那句话,希望能像胡总这样深层次研究问题的人多介入这种讨论。
胡东平:现在存在的问题,我不敢用一句概括,从感觉上来讲,应该说从大的方面,从应用思路上,要开阔思路,这个问题是最主要的,特别提到了大的方面,比如说行政长官的责任和安防反恐也好,能不能摆放在议事日程上,出了问题不能说今天做一天官算一天,明天检讨,不行后天就辞职,这是不负责任的,应该有进取之心,不管省长、市长、中央,都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提出给谁,不是给具体的职能部门,实际上是行政长官,行政长官要把安定团结、安详和谐,小的问题,安防到底在技术上,在应用上有没有新的概念,从需求上,当做自己的事情,与自己的为官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上会产生很多联想、应用,跳出了原来在应用角度上非常传统,非常微观的想法,活灵活现的,这个高度建立起来,借鉴他人也好,集成也好,发展自己的工业也好,整个就开阔思路了。第二,存在的问题,现在有一本书挺好的,一个企业的成功在于细节,我们也引入到这个地方,空谈不行,要有细节,什么是细节?从安防工业角度讲,应该由硬转到软,什么软呢?我觉得软件非常重要,软件思想非常重要,企业的研发指向很重要,已经不是说摄像头,CCD自己造出来多少钱,一个硬盘压缩多少钱,说的不好听的挣不了大钱。要在应用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特别是软件这个行业,在研发上有多少东西能够把别人的嫁接过来,自己用到自己身上去,比如关于整体的那块,如何和自己的技术结合起来,大有文章可做,这是技术上的问题,用到别人的技术,我们不封闭,同时人家的技术是在人家的国情下,不可能都面面俱到,借鉴过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过来,在细节上,在研发上,我很同意企业为主,千万不要走老路,动不动到所谓的行政部门或者到有些大学里,到教授那里去搞实用的东西,他没有这个条件去完成,没有激励机制,一定要到企业中去。
李仲男:特别强调创新的主体是企业。